字典

𫂿字的意思

𫂿
𫂿
拼音
繁体𥻦
注音ㄙㄚˋ
部首米部
总笔画12画
部外笔画6
结构上下
笔顺
统一码2B0BF 郑码OSFU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sà(ㄙㄚˋ)

⒈  见“”。

统一码

字UNICODE编码U+2B0BF,10进制: 176319,UTF-32: 0002B0BF,UTF-8: F0 AB 82 BF。

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C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C)。

康熙字典

【未集上】【米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集韻》桑割切,音撒。《說文》䊝,散之也。

放也。《左傳·昭元年》周公殺管叔而蔡蔡叔。《註》上蔡字音素葛反,作字,從殺下米。《疏》正義曰。《說文》,散之也。爲放散之義,故訓爲放。字从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卷七】【米部】

之也。从米殺聲。桑割切

说文解字注

)䊝、散之也。者複舉字。䊝者衍字。左傳正義兩引說文、散之也。可證。左傳昭元年曰。周公殺管叔而蔡蔡叔。釋文曰。上蔡字音素葛反。說文作。正義曰。說文爲放散之義。故訓爲放。隷書改作。巳失字體。字不可復識。寫者全類蔡字。至有爲一蔡字重㸃以讀之者。定四年正義同。是本謂散米。引伸之凡放散皆曰。字譌作蔡耳。亦省作殺。齊民要術凡云殺米者皆米也。孟子曰。殺三苗於三危。卽三苗也。从米。殺聲。桑割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