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姓

姓氏:颜(繁体:顏)
拼音: yán
人口:约 180 多万
排名:第 125 位
常用:最常见姓氏

颜姓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252018年2014年
2013年1182007年2006年112
1995年1001987年1101982年124
明朝元朝93宋朝
北宋143

颜姓起源

颜姓分布

颜姓郡望

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琅琊郡:亦称琅琊国、琅岈郡、琅玡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胶南县琅琊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境内设琅琊郡,并附置琅琊县,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西汉时期治东武(今山东诸城),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下辖五十一县,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阳、即墨、崂山、胶县、胶南、沂水、营南、日照、五莲、赣榆(今江苏赣榆)及青岛等地。东汉朝时期琅琊国改治到开阳(今山东临沂)。晋朝时期改置为琅琊省。北魏时期治即丘(今山东临沂)。隋朝时期又复置琅琊县。唐朝时期又裁废,境地归胶州、诸城,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唐朝乾元初年(戊戌,公元758年)曾废黜,后有沂州琅琊郡。从魏、晋朝时期起,琅琊台及秦朝琅琊郡治均不属琅琊郡(国)。另一处琅琊郡在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后废置至今已千余年。

颜姓堂号

鲁国堂:以望立堂。

琅琊堂:以望立堂。

复圣堂:孔子的弟子颜回,春秋时鲁国人,勤俭好学,乐道安贫。孔子赞叹他说:“颜回真难得啊!吃的是一筐子饭,喝的是一瓢子水,住在僻陋的环境中,要是别人,必将忧烦难受了,颜回却安然处之,并没有改变他向道好学的乐趣啊!”颜回二十九岁时,头发就全白了,三十二岁时就去世了。他死后,鲁哀公曾问过孔子:“你的弟子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发了怒,很快就消解,从不把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有了过错马上就改正,绝不再犯。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嘛,就没有这样好学的了。”后世都将他列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中最贤的一个,以德行著称。后世儒家尊他为“复圣”(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颜子为复圣)。

颜姓源流

一、(顏)yán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及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壮、白、苗、土家、毛难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

1、“曹姓。颛帝元(玄)孙陆终第五子曰安,安裔孙挟,周武王时封之於邾,为鲁附庸。邾挟之后至於夷父字颜,《公羊》谓之颜公,子孙因以为氏。”

2、《广韵》注云:“出琅邪,本自鲁伯禽支庶有食采颜邑者,因而著族。”《姓氏考略》据王俭《姓谱》注:“鲁伯禽支子有食采颜邑者,因以为氏。望出琅邪。”(《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注为《通志·氏族略》语,误。《通志》无此语,盖传抄之误。)春秋鲁有颜回,孔子弟子;北齐有颜之推,临沂人,文学家;唐代有颜真卿,万年人,书法家;明代有颜应祐。

颜姓明星

颜丹晨,颜丙燕,颜仟汶,颜行书,颜冠英,颜世魁,颜颖思,颜嘉乐,颜恝,颜振豪,颜婷易兰,颜楚杉,颜家乐,颜佩思

颜姓历史名人

颜姓古代名人

颜回春秋,春秋时鲁国贤人,为孔子得意门人,于弟子中最贤,孔子称他:“不迁怒,不二过”。三十二岁英年早逝,后世称其为“复圣”。

颜延之南朝(384-456),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祖籍琅邪临沂。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

颜之推南北朝(公元531-约591),颜见远之孙、颜协的第三子。字介,琅邪临沂人。南北朝时文学家、教育家,初仕梁元帝为散骑侍郎,西魏破江陵,之推以国仇不仕魏,投奔北齐,任黄门侍郎、平原太守,后北齐亡,又投奔北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被太子召为学士,极为礼遇,不久病逝。他一生奔波,饱经离乱,常因身仕异国为耻。故其诗篇多有伤感怀旧之情。其所著《颜氏家训》一书,共二十篇(见下第2-5楼“附录

颜师古唐朝,京兆万年人,颜之推之孙。唐代学者、训诂学家,官至中书舍人,著有《五经定本》等。

颜昭甫唐朝,颜之推的曾孙。唐代官吏、学者,历官侍郎,华州刺史。工篆、籀、草隶书,与内弟殷仲容齐名,而劲利过之,为伯父师古所赏重。

颜真卿唐朝,颜昭甫之孙。唐代大臣、书法家。开元年间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因忤逆杨国忠被贬魏平原太守,他预料安禄山必反,早为之备。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他与从兄果卿共起兵,附近17郡响应。乱平后,他入京为官,连遭谗言,屡被贬黜。后为刑部尚书,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肃宗、代宗时,他数次为正义而言,为大臣所不喜。德宗时,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攻陷汝州,颜真卿受命前往劝谕,后持节不屈,终被李希烈杀害,终年76岁。颜真卿善正、草书,笔力沉着雄浑,为世所宝,称为“颜体”。故宫博物院藏有其66岁作《竹山连句》墨迹。著有《颜鲁公文集》。

颜杲卿唐朝,字昕,唐朝长安万年人,和颜真卿同为颜昭甫之孙。父亲颜元孙,任濠州刺史。颜初任范阳户曹参军,曾是安禄山的部下。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时,杲卿和儿子季明守常山,任太守,颜真卿守平原,设计杀安禄山部将李钦凑,擒高邈、何千年。河北有十七郡响应。天宝十五载,安禄山叛军围攻常山,叛军抓到季明,借此逼迫颜杲卿投降,但颜杲卿不肯屈服,还大骂安禄山,季明被杀。不久城为史思明所破,颜杲卿被押到洛阳,见到安禄山,颜杲卿瞋目怒骂安,也被处死。颜真卿后寻得季明的头颅,写下了《祭侄文稿》一文。

颜复宋朝,山东省人,宋代画家、官吏。颜回四十八代孙,官至太常博士。

颜博文北宋,德州人,北宋画家、诗人。徽宗时进士,仕著作佐郎。长于人物,亦善水墨花卉。遗画有《罗汉图》、《闲云出岫图》、《野水图》等。

颜直之宋朝,长洲人,宋代画家。善画人物,工小篆,作《集古篆韵》,官至中散大夫。其子颜汝勋,官朝请大夫,亦工篆。

颜辉元朝,庐陵人,元代画家。善画人物、佛道,亦工鬼怪,造型奇特,用笔虽见刻露,却笔法奇绝,有八面生意之趣,开明初吴伟画法之先河。有《中山出猎图》、《李铁拐像》传世。

颜宗明朝,广东省南海人,明代画家。举人出身,曾任邵武知县,后署兵部员外郎。善画山水,融北方山水画风于南方山水画中,多写平远景色,苍浑健劲,独具风格。有《湖山平远图》遗世。

颜光敏清朝,山东省曲阜人,清康熙年间进士,官考工郎中。少年聪慧,九龄工草书,十三娴诗赋。

颜伯焘清朝(1792—1855),1792—1855,清代嘉庆至咸丰年间官员,曾任闽浙总督。是鸦片战争中的主战派之一。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颜伯焘调任闽浙总督。

颜渊周朝,鲁人,孔子七十二门生之首,被尊称为“复圣”。

颜良东汉末年,袁绍麾下部将。

颜思齐明代,来台,开台王。

颜姓图腾

颜姓图腾
颜姓图腾

字母查询

颜姓图腾

颜姓图腾
颜姓图腾

字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