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颛顼帝之裔重黎之后。(《姓苑》)少昊时重(即勾芒)为南正,司天之事,黎为北正,司地之事,以官名为氏。(《风俗通》)
②、春秋时曹叔甸伯之后有重丘氏。(《路史》)重丘,春秋时曹邑,故地在今山东菏泽东北。重丘氏之后有重姓。
汲郡,西晋泰始二年(266年)置,治所在汲县(今河南卫辉市西南),属司州。
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迁郡治于枋头(今河南浚县枋城),孝文帝太和二年(488),郡治复迁汲县。
北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废汲郡。
隋朝初年废。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卫州为汲郡,郡治卫县(今河南浚县卫贤),唐天宝、至德时曾改卫州为汲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废,地属为义州、卫州分领。
一、重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湖北之武昌、四川之合江等地有分布。《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郑樵注引《风俗通》云:“颛帝重黎之后。少昊时,重为南正司天之事;黎为北正司地之事。”此以古人名为氏。
重姓古代名人
重异大彤渠帅,将兵二十万与张步战。
重省明朝,石州人,弘治举人。
重书明朝,由举人,嘉靖间任扶风县教谕。和以持己,勤以教人,升兴平知县。
重洛明朝,由太学生,隆庆中任偃师县丞。
重辂明朝,万历八年任湖广均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