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姓

姓氏:杜(繁体:杜)
拼音:
人口:约 520 多万
排名:第 42 位
常用:最常见姓氏

杜姓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422018年422014年40
2013年432007年422006年47
1995年481987年531982年48
明朝60元朝52宋朝29
北宋129

杜姓起源

杜姓分布

当代杜姓的人口已近520万,为全国第四十七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1%。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辽宁、湖北四省,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31.5%。其次分布于山东、四川、广西、山西、安徽、甘肃、广东七省区,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34%。河北居住了杜姓总人口的9.4%,为杜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冀豫鲁鄂、川甘、辽宁三大块杜姓人口聚集区。杜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47)表明:在冀京津、陕晋、内蒙古中部、辽宁大部、吉林南部、山东北端、河南西部、鄂渝北端、宁夏东部、甘肃中部和东部、新疆喀什地区、广西南部,杜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6%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2.8%,居住了大约38%的杜姓人群。在河南东部、山东大部、湖北大部、皖苏北部、湖南北端、川渝大部、云南东部、贵外I西部、广西中部、广东东南、甘肃南部和西部、宁夏东端、内蒙古西部和东部、黑龙江北部、吉林北部和中部、辽宁东北、新疆西北,杜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44%一o.66%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5.7%,居住了大约36%的杜姓人群。

杜姓郡望

杜姓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襄阳堂:以望立堂。

濮阳堂:以望立堂。

汉阳堂:以望立堂。

南阳堂:以望立堂。

诗圣堂:唐朝大诗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历史上称他为“诗圣”。

少陵堂:同诗圣堂。

继美堂:继承先人杜甫字子美遗志之意。

亦政堂:清朝乾隆年间,内阁学士刘墉任左都御史一职监理河道时居住在郑集杜氏宗祠内,有感其族忠烈坚贞气节,亲笔题赠“亦政堂”匾额一个,后悬于客厅正中,轰动乡里。惜文革时 流落民间,不知所踪。

忠厚堂:

务本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崇尚耕读传家。

杜姓源流

一、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河北之尚义、魏县,山东之龙口、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山西之太原,云南之陇川、泸水,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回、鲜、白、壮、京、彝、土、水、土家、布依、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裕固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亦曰唐杜氏。祁姓,帝尧之后,建国于刘,为陶唐氏。裔孙刘累,以能扰龙事孔甲,故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而封叔虞,乃迁唐氏于杜,是为杜伯。至宣王,灭其国,以为大夫。杜伯无罪被杀,子孙分适诸侯,居杜城者为杜氏。在鲁有杜洩,避季平子之难奔于楚,生大夫绰。”

2、又云:“后魏有独孤浑氏,改为杜氏,实虏姓之杜也。”

3、《姓氏考略》注引《世本》云:“‘杜康作酒。’(注):‘黄帝时人。’”则杜康当为杜姓之始。

4、为清代满族姓氏所改。满族之都勒氏、都善氏、图克坦氏等或改为单字姓“杜”。见《满族姓氏录》。

5、为达斡尔族姓氏所改。或为德贡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音近似之“杜”而为单姓。系出敖拉“哈拉”。或为德都尔“哈拉”所改,亦取其首音谐以音近似之“杜”而为单姓。或为达力德索氏所改,取其首音谐“杜”而为。

6、或为鄂温克族之杜拉尔“嘎拉”(按:即“哈拉”)所改。盖取其首音谐“杜”而为单姓。

7、或为鄂伦春族之杜宁肯“哈拉”所改,取其哈拉之首音谐“杜”而为单姓。

8、或为裕固族之杜曼氏所改,取其首音谐“杜”以为单姓。

9、回族之杜姓,或为杨姓所改。清代回民起义领袖杜文秀,本姓杨,过继给其姨母杜氏,遂更名杜文秀。

10、土族有“什东加”氏,方音有别,故或作“什杜加”,意为有羊圈的人。因其养羊著称,遂以什杜加为姓。后改单姓“杜”,盖取“什杜加”之第二音节谐杜(或‘东’)而为姓。注(5)——(10)见《中国人的姓名》。

杜姓明星

杜鹃,杜若溪,杜海涛,杜江,杜淳,杜汶泽,杜琪峰,杜志国,杜旭东,杜宪,杜敏赫,杜奕衡,杜雨露,杜近芳,杜俊泽,杜可风,杜俊,杜宁林,杜歌,杜沁怡,杜宇航,杜雨辰,杜薇,杜斯琦

杜姓历史名人

杜姓古代名人

杜康相传为我国历史上最早酿酒的人,创造了用黏性高粱为原料制成清酒的方法,被后人尊崇为酒圣

杜伯西周,为西周初杜地的领主,为杜姓始祖之一。

杜宇周朝,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周代末年,七国称王,杜宇始称帝于蜀,号曰望帝。

杜仓战国,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相国

杜周西汉,南阳杜衍人。御史大夫中丞,赐谥曰荒侯.西汉著名酷吏,以执法严刻著称。

杜延年西汉,南阳杜衍人。西汉大臣,御史大夫杜周少子,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御史大夫建平侯。谥号敬侯。

杜子春西汉(前30-58),河南缑氏人。西汉末年著名经学家。

杜度东汉,京兆杜陵人。即杜操,魏晋人因避魏武帝曹操名讳,改称杜度。东汉著名书法家,杜度以善章草著名。崔瑗、崔寔父子学杜度书,后人并称为“崔、杜”,为张芝师。

杜诗东汉(?-38),河内汲县人。东汉官员及发明家。曾创造水排,以水为动力铸造农具,比欧洲同类产品早了1100年,又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因此被当地尊称为“杜母”。

杜林东汉(?-47),扶风茂陵人。东汉大臣、学者。杜林在汉光武帝时曾官侍御史,仕至大司空,称为任职相。在学术方面因博洽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之人称其为“小学之宗”。

杜乔东汉(?—147),河内林虑人。东汉时期名臣,太子太傅,光禄勋官至太尉。杜乔忠以直言,德以辅政,为当世良臣,与李固齐名。

杜密东汉(?-169),颍川阳城人。东汉大臣。在任太山太守、北海相时,以惩治为恶的宦官子弟而闻名,后官至太仆,被太学生称为“天下良辅”。

杜畿三国(163-224),京兆杜陵人。三国时曹魏名臣,为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官至尚书仆射,封丰乐亭侯。

杜恕三国(198-252),京兆杜陵人。杜畿之子,三国时曹魏名臣、学者,著有《体论》八篇,《兴性论》一篇。

杜预西晋(222-285),京兆杜陵人。杜恕之子,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

杜夔三国,河南人。三国曹魏时期著名音乐家,他长期总管歌舞音乐,精心研究,以通晓音乐称于世。

杜育西晋(?-311),襄城邓陵人,杜袭之孙。杜育是中国茶史上最早的茶学专家,他同时也是西晋二十四人文学集团中的一员。

杜之伟南朝(508—559),吴郡钱塘人。南朝撰梁史。通直散骑常侍。

杜稜南朝(?-580),南朝钱塘人。南朝梁国御史中丞秘书监。

杜伏威隋末(598-624),齐州章丘人。隋末农民起义首领。

杜顺唐朝(557-640),京兆万年人。唐朝高僧,为华严宗初祖。十八岁出家,法号法顺,师事因圣寺之僧珍,受习定业,后住于终南山,宣扬华严教纲。后人尊为华严宗第一祖,世称文殊化身、帝心尊者、炖煌菩萨。

杜如晦唐朝(585-630),京兆杜陵人。唐朝宰相、著名政治家,唐太宗时期与房玄龄共掌朝政,曾订定各种典意制度,时人合称“房杜”。

杜淹唐朝(?—628),京兆杜陵人。唐朝宰相。尚书右仆射。北周豫州刺史杜业孙、河内太守杜征之子。

杜正伦唐朝(575-658),相州洹水人。唐朝宰相。封襄阳县公。

杜景俭唐朝(?-700),冀州武邑人。唐朝宰相。殿中侍御史。益州录事参军。

杜审言唐朝(645-708),襄州襄阳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祖父。

杜暹唐朝(678-740),濮州濮阳人。唐朝宰相。尚书右丞相。谥号贞肃,改贞孝。

南岳怀让唐朝(677-744),金州人。唐代高僧,俗姓杜,禅宗六祖惠能弟子,后弘法于南岳福严寺,六祖下弘传最盛的两大法嗣之一,其后出临济、沩仰二大宗支。

杜鸿渐唐朝(709-769),濮州濮阳人。唐朝宰相,礼部尚书杜暹族子。封卫国公。追赠太尉,谥号文宪。

杜甫唐朝(712-770),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佑唐朝(735-812),京兆万年人。唐朝宰相、政治家、史学家。赠太傅,谥号安简。他曾以三十六年的功力博览古今典籍和历代名贤论议,考溯各种典章制度的源流,撰成二百卷的巨著《通典》,为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

杜黄裳唐朝(738-808),京兆万年人。唐朝宰相。封邠国公。赠司徒,谥号宣。

杜元颖唐朝(775-838),京兆杜陵人,唐朝宰相。如晦之叔父杜淹的第六世孙。

杜环唐朝,京兆万年人。唐代旅行家。唐天宝十年,随高仙芝在怛逻斯城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军作战被俘,其后曾游历西亚、北非,成为第一个到过非洲并有著作的中国人。宝应初年(762)乘商船回国,写了《经行记》一书。

杜秋娘唐朝(791-?),金陵人。唐代著名女诗人。杜秋娘喜词曲,善歌舞,为唐朝一代才女,代表作品有《金缕衣》。

杜牧唐朝(803-852),京兆万年人。唐代杰出诗人、散文家,唐宰相杜佑之孙,人称“小杜”,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悰唐朝(794—873),京兆万年人。唐朝宰相。封邠国公。赠太师。唐宰相杜佑之孙,晚唐诗人杜牧之堂兄。

杜审权唐朝,京兆人。唐朝宰相。尚书左仆射。赠太师,谥曰德。

杜让能唐朝(841—893),京兆杜陵人。唐朝宰相。赠太师。晋国公。

杜荀鹤晚唐(846-906),池州石埭人。晚唐著名诗人。

杜稜唐朝,新城人。唐朝,司马,润州刺史。杜稜有三子:杜建思、杜建孚、杜建徽,后均佐吴越以功名显。

杜光庭唐末五代(850-933),处州缙云人。道教天师。唐末五代著名道教学者,一生著作颇多,古代著名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相传系他所作。

杜重威五代后晋(?-948),朔州人。五代后晋大臣。成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杜晓五代后梁,京兆杜陵人。五代后梁大臣,右仆射。祖父杜审权与父杜让能皆为唐代宰相。三世为相。

杜建徽五代(864—950),五代新城人。杜稜幼子。南唐左丞相,封郧国公。赠太师,谥威烈。

杜昌业南唐,南唐翊圣功臣

杜镐宋朝,常州无锡人。宋朝礼部侍郎。朝廷录用他的儿子杜渥为大理寺丞,并任用他的三个孙子为官。

杜安世北宋,京兆人。北宋词人。

杜衍北宋(978-1057),越州山阴人。北宋大臣,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封祁国公,谥正献。

杜默北宋(1021-1089),濮州人。北宋著名歌豪,石介曾作《三豪诗》赠别杜默,诗称“曼卿豪于诗,永叔豪于词,师雄(杜默)歌亦豪,三人宜同称”,故有“三豪”之称。

杜充两宋(?-1141),相州人。两宋大臣、宰相。

杜绾北宋,越州山阴人。杜衍孙,北宋矿物岩石学家,著有《云林石谱》。

杜范南宋(1182-1245),台州黄岩人。南宋大臣,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杜杲南宋(1173-1248),邵武城关人人。杜杲是南宋抗元名臣,战功显赫的爱国将领,且有文才。朝廷授予工部尚书,以直学士职退休。

杜仁杰元朝(1201-1282),济南长清,人。元代散曲家。

杜道坚宋末元初(1237-1318),当涂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

杜可用元初,今江西都昌人。元初农民起义首领。

杜琼明朝(1396-1474),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书画家、诗人。

杜堇明朝,江苏丹徒人。明代画家。

杜濬清初(1611-1687),黄冈人。清初诗人。

杜立德(?-1691),今天津宁河县宁河镇人。大学士,礼部尚书。太子太师。

杜受田清朝(1788-1852),山东滨县人。清代大臣、学者,太师太保。为咸丰皇帝之师。

杜翰晚清(1806-1866),山东滨县人。晚清大臣,帝师杜受田长子。军机大臣。赞襄政务大臣。

杜庭璞(1852-?),山东滨县人。杜翰之子。刑部湖广司主事

杜文秀清朝(1823-1872),云南永昌人。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云南回族穆斯林起义领袖。

杜常立清末民初,河南新乡人。清末民初宜阳县知事,固始县知事,彰德县长.

杜心五清末民初(1869-1953),湖南慈利人。清末民初著名武术家。

杜笃东汉,文人。

杜锡西晋,杜预之子,西晋尚书左丞。

杜乂西晋,杜锡之子,西晋丹阳丞,著名美男子。

杜陵阳晋朝,杜乂之女,晋成帝司马衍的皇后。

杜红儿唐末,官妓,能歌善舞,罗虯以《示红儿诗》貽之。

杜高智越战时期,南越陆军将领,在战争期间以军事指挥能力和强硬风格著称。

杜三策明朝,生卒年不详,字毅斋,山东东平府三旺人。天启二年三甲进士,官至户科右给事中,后历任大理卿、天津巡抚等职

杜姓近代名人

杜亚泉(1873-1933),会稽伧塘人。近代著名科普出版家、翻译家。

杜月笙(1888-1951),上海川沙人。是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被称为“中国黑帮老大”和“中国第一帮主”,一生叱咤风云,出入黑白两道,游刃于商界、军界与政界。

杜姓图腾

杜姓图腾
杜姓图腾

字母查询

杜姓图腾

杜姓图腾
杜姓图腾

字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