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姓

姓氏:权(繁体:權)
拼音: quán
人口:约 23 万
排名:第 305 位
常用:常见姓氏

权姓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3052018年2014年
2013年2962007年2006年363
1995年4041987年1982年278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403

权姓起源

权姓分布

权氏或是一个典型的多源流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零三位。权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权姓源自子姓与芈姓。权氏原为殷商中兴名主武丁的后裔。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商代武丁的子孙,被封于权,后代以国为姓。而《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上记载,权氏原是颛顼帝之后,子姓,是商武帝后裔,后被楚武王所灭,子孙改为权姓。另外,权国灭亡后,楚武王任命斗缗到这里当令尹,后来这里部分楚国华姓就改为权姓。秦灭楚国后,权姓子孙迁于陇西,定居在天水。因此,权姓这个姓氏,根据考证,是共有二支来源的,一支是商汤的子姓后裔,另一支则出自上古颛顼帝所传的楚国华姓。两支权姓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最初都是由于一个叫“权”的地名得姓。殷商时期,名主武丁曾经把自己的一位裔孙封于权,成为当时殷天子附属的诸侯国。后来权国被楚国所灭,权姓变成了楚国的一个大姓。到了战国末期,楚国被秦国所灭,楚国许多大姓被强令迁移到陇西去,于是,他们就在现在的甘肃天水一带定居下来,然后再以天水为中心繁衍,逐渐分布于全国各地。根据学者考证,3000多年前权国的位置,就在现在的湖北省当阳县的东南部。而后世权氏家族的第二支的来源,在《左传》、《韵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古籍上也有记载。望族居河南郡阳县东南。

今吉林省延吉市、四平市,陕西省的宝鸡市、渭南市的澄城县、西安市长安县、汉中市宁强县,江苏省的徐州市铜山县,山东省的济南市、临沂市、菏泽市、德州市,四川省的宜宾市屏山县、成都市、苍溪县、绵阳市、广元市,重庆市合川区,山西省的晋城市、运城市新绛县,河北省的大名市、束鹿县、保定市,青海省的乐都县,河南省的南阳市、漯河市、洛阳市孟津县、商丘市、兰考县、开封县、濮阳市清丰县王毛集村、范县,湖北省的十堰市,安徽省的淮北市、六安市、合肥市肥西县、宿州市萧县,甘肃省的张掖市高台县、天水市、庆阳县、陇南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辽宁省的沈阳市,湖南省的新宁县、临湘市,浙江省的磐安县,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江西省的永丰县、吉安市,内蒙古自治区,广东省珠海,云南省沾益区会泽县等地,均有权氏族人分布。

权姓郡望

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下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一带。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权姓堂号

天水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贞孝堂:贞是对国之贞,孝是对亲之孝。唐时权皋,原在安禄山幕中做事。他发觉安禄山谋反,怕祸及父母,就装病携亲离职而去。刚渡江,安禄山就起兵了。唐玄宗曾召他做监察御史,恰逢权母重病,客居洪州,权皋坚辞不受。后被拜起居舍人,又被召为著作朗,权皋都以侍母为因固辞。人们见他一心事母,都佩服他对国家贞,对父母孝。他死后被谥为“孝贞”。

权姓源流

一、(權)quán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鱼台、平度、龙口,山西之太原,广东之新会,贵州之安顺,云南之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朝鲜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芈姓,颛帝之后。”“楚武王使鬥(斗)缗尹权,因以为氏。秦灭楚,迁大姓於陇西,因居天水。”

2、又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注云:“子姓,商武丁之裔。”杜预云:“‘南郡当阳东南有权城。’当阳隶荆门军,今其地名权口,楚武王灭权,子孙为权氏。”(按:《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作:“颛帝之后,子姓,商武帝之裔……”既谓“颛帝之后”,何以又称“商武帝之裔”?且商无“武帝”当“武丁”之误,庙号高宗。是将郑樵所注“权”氏二源合而为一,遂使自相矛盾。

3、历史上党项人亦有权氏。《续通志·氏族略》载有“(西)夏御史大夫权鼎雄。”前秦有权翼,汉阳人,为右仆射;隋代有权武;唐代有权德舆;明代有权谨,徐州人,文化殿大学士。

权姓明星

权振东

权姓历史名人

权姓古代名人

权龙褒唐朝,唐臣。一作权龙襄。万岁通天元年,任沧州刺史。坐亲累远贬岭南容山府。神龙中追入,为瀛州刺史。景龙中,为左武将军。龙褒常自矜能诗,而不知声律,自嘲曰:“趁韵而已。”《全唐诗》卷八六九录其诗五首,《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七重录一首。

权皋唐朝,著名唐朝大臣。原在安禄山幕中做事。他发觉安禄山谋反,怕祸及父母,就装病携亲离职而去。刚渡江,安禄山就起兵了。唐玄宗曾召他做监察御史,恰逢权母重病,客居洪州,权皋坚辞不受。后被拜起居舍人,又被召为著作朗,权皋都以侍母为因固辞。人们见他一心事母,都佩服他对国家贞,对父母孝。他死后被谥为“孝贞”。

权谨明朝,字仲常;徐州人。著名明朝大臣、孝子。权谨是载入《明史》的“孝义”典范人物,曾历光禄署丞,文华殿大学士,后又任通政司右参议。十岁丧父,哀痛甚至哭死过去。明朝永乐年间官光禄署丞。母亲九十岁去世,他在墓旁筑庐,守孝三年。明仁宗时因孝行官文华殿大学士,他要辞去,明仁宗说:“朕提升你,要给天下为人子树个典范,其他事对你不苛求。”明仁宗皇帝当年明令群臣要效仿权谨孝义。明宣宗即位后升其为通政司右参议。又为表彰其孝心,特在徐州户部山赐建《孝子牌坊》。权谨的《孝子牌坊》始建于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是如今徐州仅存的宣扬忠孝名人的纪念性建筑物。

权武隋朝,将领

权善才唐朝,将领

权万纪唐朝,大臣

权德舆唐朝,诗人、文学家。

权贤妃明朝,明成祖的宠妾。

权会南北朝(约500-约575),北朝齐臣。字正理,河间鄚(河北任丘)人。家贫好学,精通诸经。仕齐,初为四门博士。德高学博,拜师求学者甚众。《北史·儒林上》言其“志尚沈雅,动遵礼则”。“性恬静,不慕荣势,耻于左宦。”注《易经》,行于世。

权景宣南北朝,北周将领。字晖远,天水(今属甘肃)人。少聪颖,晓兵略,为宇文泰所赏识,历任多种要职,久驻荆、湖地区,东御东魏,南略梁邑,所向多捷。初,梁岳阳王萧詧以襄阳归附北周,攻梁元帝于江陵萧詧部叛将杜岸乘虚袭襄阳,他率骑三千助萧詧击败杜岸;又与杨忠攻梁将柳仲礼,拔安陆、随郡。时随州城民吴士英杀刺史黄道玉,他致书于吴,伪称黄氏凶暴该杀,吴接信后率众来归,被执杀。继克应城,朝廷授以并、安、肆、郢、新、应六州诸军事,并州刺史。不久进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进爵为伯,赐邑五百户。唐州田鲁嘉自号豫州伯,勾结齐兵为助;他领兵征讨,俘鲁嘉,以其地为郡。后梁湘东刺史王琳不满陈霸先专权,勾通北周;他致书与之结纳,牵制陈霸先。孝闵帝即位,任他为司宪中大夫,基、鄀、硖、平四州五防诸军事,江陵防主加大将军,转任荆州刺史、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进爵千金郡公。时南朝陈湘州刺史华皎与陈霸先有隙,钦举州附北周;他统水军与华皎俱下夏口。因骄横跋扈,收受贿赂,指挥节度朝令夕改,将士不肯用命,与陈兵始交战,即败北船舰器械损失殆尽。寻卒,赠渭、鄯、河三州刺史,谥“恭”。

权怀恩唐朝,大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高宗时为万年县令,赏罚分明。《旧唐书》称其“为政清肃”。高宗称之为“良吏”。历任庆、菜、卫、邢、宋五州刺史;后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至死。

权姓图腾

权姓图腾
权姓图腾

字母查询

权姓图腾

权姓图腾
权姓图腾

字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