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姓

姓氏:彭(繁体:彭)
拼音: péng
人口:约 790 多万
排名:第 31 位
常用:最常见姓氏

彭姓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312018年312014年30
2013年322007年312006年35
1995年411987年391982年79
明朝42元朝56宋朝42
北宋47

彭姓起源

彭姓分布

彭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39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七百八十七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9%左右。

商末时,大彭氏失国,此时已有彭姓人迁居河南南阳一带,其中有位名叫彭仲爽的人由南阳去楚为大夫,是为彭姓徙居湖南、湖北的开始。《风俗通义》卷一云“ 及殷之衰也,大彭氏、东韦氏复读其绪,所谓王道废而霸业兴者也。”因此彭人虽受商王朝的征伐,但并未绝袍,而是往南迁移,到达今江汉流域,商代晚年,怀着对商王朝的憎恨而参与周武王伐商,为“ 牧野八师” 之一。西周建立后,因彭是西周王朝的盟国,其国柞得以延续。彭以伯为爵号受到西周王朝的重视。周平王东迁后,随着周天子势力的衰弱,南方楚国的强大,彭终于在公元前710年前不久为楚所灭,彭地入楚,成为楚最早所灭的方国之一。秦末时楚汉争霸,位于楚国都城的徐州处于战乱状态,有一支彭姓为避战乱而离彭城远迁陇西。汉初时期,有西汉开国功臣、诸侯王(梁王)彭越。彭越二儿子彭绶华的后代是汉代长平(今河南西华)侯彭宣,彭宣后举家迁居河南淮阳,后于淮阳发展成为望族。魏晋时,由于战乱及官职周迁等原因,彭姓人大举南迁,此际有史料表明,今山东、陕西、甘肃、江西、四川、福建等省均有彭姓人在活动。南北朝北齐时,彭宣八世孙彭景直徙居瀛州(今河北河间),九世孙中有一支迁居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唐玄宗时,为避安史之乱,彭景直之子彭构云迁居袁州宜春,彭姓开始称盛于江西省境,彭构云五世孙彭玕因仕宦而落籍庐陵(今江西吉安)吉安县油田镇山口村,并有江西其他彭姓辗转迁徙于福建。其中彭士然的后裔迁湖南西部,唐末时,彭玕六世孙彭嗣元迁居分宜县。宋神宗时,嗣元的九世孙彭延年因被任命为潮州刺史,遂定居于广东揭阳之浦口村,是为彭姓广东始祖。后又于此派分出福建漳州、泉州等支派,在闽粤发展成为望族。其中彭延年的第三子彭锐的裔孙彭君达,于明洪武十六年(一三八三年)迁入广东梅州,是为梅州彭姓始祖。另据载,彭姓亦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有一百四十五人分迁于河南、甘肃、山东、河北、湖北、湖南等地。自清代开始,闽粤彭姓有部分移居台湾,并有移居东南亚及欧美的彭姓人。至此,彭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如今,彭姓分布广泛,尤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分布最多,上述三省的彭姓约占全国汉族彭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九。彭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九。彭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5.7%,A型占29.9%,B型占26.3%,AB型占8.1%

彭姓郡望

彭姓堂号

陇西堂:以望立堂。

淮阳堂:以望立堂。

玄菟堂:以望立堂。

宜春堂:以望立堂。

彭城堂:以望立堂。北宋末年原籍江西吉安的彭延年告老辞官后定居于揭阳,是彭氏进入广东的始祖。其子孙除留居揭阳外,先后迁居梅州市梅县区、丰顺、大埔、兴宁、五华等地。迁居丰顺县人数最多,有“彭半县”之称。

可祖堂:都是说的彭铿(即彭祖)的故事。彭铿封于彭邑,人称彭祖。彭祖活了八百岁,商朝末年他就当了守藏史,到了周朝又当柱下史,所以又叫长寿堂。

彭姓源流

一、péng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辛集,山东之平邑、龙口、东平,山西之太原,广东之吴川,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泸水,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藏、鲜、苗、水、壮、景颇、拉祜、土家、高山、布依、纳西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即大彭之国。在商时为诸侯伯。”其后以国为氏。

2、又云:“祝融之后八姓”其中有彭姓。

3、又云:“陆终氏六子,第三子彭祖,建国于彭,子孙以国为氏。”彭祖,姓篯,名铿,始封於彭,故称彭祖。(按:《姓氏考略》注引张澍之语云:“颛顼曾孙祝融之弟吴回,生陆终,陆终子六人。其三曰篯,为彭姓,封於大彭。”与郑说异。录以备考。)(4)《姓氏考略》注云:“西羌、南蛮皆有彭姓。”

5、又据《晋书》注云:“安定胡水胡有彭氏。”安定在今甘肃之固原。

6、土家族之彭姓,或为蓬姓所改。“彭姓酋长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规定凡非彭姓者,女子出嫁时彭氏酋长享有‘初夜权’。为了使自己女儿免遭不幸,他姓者纷纷将自己的姓改变为彭姓。蓬姓也因此由彭姓取代。”见《中国人的姓名·土家族》。

7、景颇族之彭姓,为“木日”所改,或改为“李”氏。见《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战国时有彭更,孟轲弟子;汉代有彭弘,宛人,哀帝时为渔阳太守;宋代有彭天益;清代有彭端淑。

彭姓明星

彭晓冉,彭于晏,彭冠英,彭丹,彭佳慧,彭坦,彭玉,彭羚,彭浩翔,彭家丽,彭心宜,彭婧,彭勃,彭海桐,彭杨,彭波,彭娜齐,彭顺,彭发,彭钧,彭慧中,彭春霞,彭志东,彭思桃

彭姓历史名人

彭姓古代名人

彭祖彭姓始祖

彭仲爽春秋,春秋時期楚國的令尹

彭蒙战国,戰國時期齊國的隱士

彭越西汉,西汉开国元勋之一

彭宣汉朝,漢長平侯

彭羕三国,蜀漢官員

彭樂南北朝,北齊大將,後封陳留王

彭玕江西吉州土豪,投靠馬楚並以其女嫁與馬希范,後封安定王

彭延年北宋,北宋時大理寺卿,為彭氏廣東始祖

彭春清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栋鄂氏。康熙时历任太子太保、副都统、都统等职。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统兵驱雅克萨沙俄侵略军。后参与准噶尔部平叛,败噶尔丹于昭真多(今属蒙古)。

彭鹏清朝,清朝康熙年间著名清官,順天府知府,小說彭公案的主角

彭紹升清朝,清朝乾隆三十四年進士

彭玉麟清朝,清朝湘軍水師名將

彭毓橘清朝,湘軍名將

彭俞宋代,进士,宜春(今属江西省)人,少隐集云峰,学邃于易,官至终朝散郎。著有《君子传》、《循吏龟鉴》等传世。

彭孙明朝,浙江省海盐人,明代进士,工诗,才华横溢,与王士祯齐名,号称彭王。

彭龟年南宋,字子寿,号止堂,南宋清江人,宋代文学家。少好学,喜深思。读程氏《易》,至废寝忘食。从朱熹、张□问难质疑,其学益精。主要门人为子彭钦、彭铉。崇尚儒家的仁政,强调君主应当审明“用心有义利,主德有诚伪,用人有邪正,听言有是非。”著有《止堂集》传世。

彭孙贻清朝,浙江省海盐人,字仲谋,清代诗画家,以贤孝著称,善诗,工墨兰。与同邑吴仲木同时受到贤士推崇,当时人称“武原二仲”。

彭兆荪清朝,江苏省镇洋(今太仓)人,清代诗人,龚自珍曾以其与舒位并举,赞其所作“清深渊雅”。

彭启丰清朝,字翰文,号芝庭,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清代书画家。雍正五年(1727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充南书房行走。从雍正七年起,历任河南、云南、江西及顺天等乡试考官。累迁至右中允,官至兵部尚书。

彭绍升清朝,江苏省长洲人,清代著名学者、居士,字允初,号尺木,又号知归子及二林居士,际清是他受菩萨戒的法名。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及第,授县官,辞不就。因结织罗有高与阅读明朝高僧紫柏的全集,受到感动而归心佛法,尤深信净土。他在净土教义上除莲池外,最推重省庵。平日常闭关念佛,发愿回向。着有一行居士集、居士传、阿弥陀经约论、一乘决疑论等。对清代净土信仰的推展有重要的影响。曾用禅学精神解释儒书,企图调和儒佛两家的思想。著有《二林居集》。

彭姓近代名人

彭德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彭湃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领导人

彭令昭持不同政见者

彭雪枫新四军高级将领,淮北军区司令。1944年在指挥战斗中牺牲。

彭辉明又名辉盟,广西人。中国共产党员。参加广西百色起义,任中国红军第七军排长、连长、营长等职。他率部参加了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游击作战。他随红七军主力北上,转战桂黔湘粤赣边。红七军到达湘赣苏区后,他奉命调任湘赣独立师营长,湘赣省军区第三分区(辖新余、宜春、分宜、峡江等县)司令员,红八军第二十三师政委,独立第一师政委,湘赣省军区司令员。他率部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至五次反“围剿”作战。红六军团长征后,他领导军区机关和直属部队坚持湘赣根据地的游击战争。1935年2月在江西莲花县的虎头岭与敌激战中牺牲。

彭姓图腾

彭姓图腾
彭姓图腾

字母查询

彭姓图腾

彭姓图腾
彭姓图腾

字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