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姓

姓氏:乌(繁体:烏)
拼音:
人口:约 17 万
排名:第 343 位
常用:常见姓氏

乌姓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3432018年2014年
2013年3432007年2006年426
1995年4221987年3491982年409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221

乌姓起源

乌姓分布

乌姓郡望

据《郡望百家姓》上记载:乌氏望出颍川郡。战国时置郡。以颍水得名。

颍川郡:始设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之所以名为颍川郡,是因为有一条河,名为颍水,其上游支系流经郡中大部分地区。郡治设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登封 宝丰以东,尉氏 郾城以西,新密以南,叶县 舞阳以北的广大地区。东魏武定年间治所移至颍阴(北齐改为长社,隋又改为颍川,唐复改为长社,即今河南省许昌市)。隋初曾废颍川郡,唐代时又曾改许州为颍川郡。

汝南郡:汉高帝置,在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鄱阳郡:汉末孙权设鄱阳郡,治鄱阳县,就在今江西省鄱阳。

乌姓堂号

懿穆堂:唐 朝乌重胤,开始为陆平将兼左司马。因剿贼有功,升节度使,封张掖郡公。3年中大小百余战,将贼剿平,升检校 司空,进为邠国公。死后谥号为懿穆。部下士兵20余人割股祭他。

乌姓源流

一、(烏)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乐亭,山西之太原、晋城,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利川,湖南之冷水江,广东之高要等地均有分布。汉、蒙、白、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姬姓。黄帝之后,少昊氏以乌鸟名官,以世功命氏。”齐有乌馀,裔孙世居北方,号乌济侯,后徙张掖。《姓氏考略》注引《唐书·宰相系世表》亦云:“出自姬姓,黄帝之后。少昊氏以乌鸟命官,有乌鸟氏,其后为乌氏。”望出颍川、汝南、鄱阳。

2、《魏书·官氏志》载:“乌石兰氏改为乌氏。”则此似出自鲜卑族。

3、《姓氏考略》据《宋书·外夷传》注云:“安定国,其王姓乌。”安定之国,不知其所域:南朝宋有安定郡,地在今陕西南郑县地;又有安定县,其地有二:南朝宋置,故治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又,汉置县,南朝宋改称“安定”,南齐后废,在今安南(越南)北境。

4、蒙古族之乌姓,或为乌梁海氏所改。本为部落名,以部为氏。后或取“乌梁海”之首音,谐以汉字“乌”而为单姓。

5、白族之乌姓,则源于氏族图腾。“乌”白族语乃“鱼”的意思,后或谐以汉字“乌”、“吴”而为单姓;或以其意译“鱼”之音,谐以汉字“余”而为单姓。注(4)、

5、见《中国人的姓名》。春秋时莒有乌存,为大夫;唐代有乌承玭、乌重胤;后唐有乌震,宁国军节度使;明代有乌斯道、乌本良。

乌姓明星

乌兰图雅,乌尔善,乌日雅

乌姓历史名人

乌姓古代名人

乌获战国,秦国的勇士,据说他能举起千钧之重物,当时的秦武王也是个大力士,因而甚是宠用乌获。

乌氏倮秦朝,以畜牧为业,欲以其畜易物,戎王以十偿之。始皇令倮比封君(接受封邑的贵族),与其他大臣一起上朝。

乌枝鸣春秋,齐国大夫,戍守宋国。宋国华氏作乱,昭公二十年(公元前613年),华登奔吴,于次年发吴兵救华氏,枝鸣主张诱敌,与敌短兵相接,以勇取胜。齐君从之,乃胜。

乌重胤唐代,字保君,张掖人。出身行伍,善抚士,待官属有礼,当时名士石洪、温造皆罗致幕下。

乌承玼唐代,字德润,张掖人(今甘肃省境内)。唐玄宗开元年间,与族兄乌承恩皆为平虏先锋,因战功卓著,号称“辕门二龙”。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奚、契丹南侵,玄宗派乌承砒、乌承恩率兵反击,在捺绿山大破入侵者。接着又派信安王伟、幽州长史赵含章继续讨伐。乌承玼对二人说:“入侵的敌军奚和契丹都很厉害,前次他们打了败仗,不是真败,而是诱我们深入。你们应该养精蓄锐,坚守不出,使他们的阴谋不能得逞。”二人根本不相信,率军迫至白城,与敌军相遇,大战一场,终于失利。而承玼、承恩则出其不意,攻击右翼,大获全胜。后曾谋刺叛将史思明未成,乌承恩死,乌承玼投奔大将李光弼。

乌本良著名的“春风先生”,浙江钱塘人,自幼好学,穷经博史,精于诗词书法,因家贫,在钱塘教授生徒,培育英才无数。

乌斯道浙江钱塘人,也是一位名士,他的文章精彩,诗更是寄兴高远,而潇洒出尘,一洗元朝诗繁缛之弊,尤精书法。他为官亦有惠政。《明史·艺文志四》载其文集《春草斋集》,另著有《秋吟稿》。今人辑有《乌斯道集》。

乌浚字士正,浙江建德人。明永乐二年(1404)甲申科进士,授礼部给事中,卒于官。

乌从善山东博平人。字汝登,号龙江,先祖胶州人。明嘉靖甲午科举人,二十三年(1544)甲辰科秦鸣雷榜进士,由太常博士历刑科给事中、礼科右、户科左、兵科都给事中,终礼科都给事中。以议治乱之源与议边事,深得明世宗重视,命操团营事,纪律严明。一指挥犯事,贿数千金求恕罪,从善不受其金,依法治罪。严嵩父子窃权,从善上疏劾其奸。嵩展阴谋,激世宗黜从善之职,归时,行囊空空。在乡下,布衣蔬食,出入徒步,以讲学为事。人名其里曰:“孝友庄”,旌其居曰:“清诒堂”。道光十一年《博平县志》有传,并收录其《博陵书院条约》和《重修城隍庙记》两篇文章。

乌姓近代名人

乌竹芳字筠林,山东博平人。清嘉庆九年(1804)举人,历任福建寿宁、诏安、安溪等县知县,勤于政事,不辞劳瘁,审理狱案,公平决断,民众久冤得伸,备受赞扬。道光五年(1825)六月,署台湾府抚民理番海防捕盗通判(噶玛兰厅)。十年(1830)六月,署粮捕海防(澎湖厅)。后升任知署永春直隶州知州。《全台诗》中收录其在台诗作二十余首。

乌姓图腾

乌姓图腾
乌姓图腾

字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