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姓

姓氏:裘(繁体:裘)
拼音: qiú
人口:约 14 万
排名:第 373 位
常用:常见姓氏

裘姓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3732018年2014年
2013年3452007年2006年314
1995年3421987年3201982年331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171

裘姓起源

裘姓分布

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七十一位,当今裘氏人口约十三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75%左右。

在古代,裘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渤海。渤海郡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省、辽宁省渤海湾沿岸一带。

裘氏人口并不多,却分布广泛,尤以浙江、江西为多,这两省裘氏人口约占中国裘氏人口的60%以上。主要聚居在浙江嵊州崇仁、白竹、雅璜、裘岩,浙江天台,浙江萧山,浙江永康,浙江兰溪,浙江东阳,浙江温州,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新建;其他还有河北行别营,河北献县,江苏南京,江苏宿迁,江苏淮安,安徽广德,安徽宣城,湖南醴陵,贵州思南,辽宁清原,山西太原、大同、运城,福建福鼎等地。

裘姓郡望

渤海郡: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唐朝时期的东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渤海郡,先称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后来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大辽国契丹族耶律·德光所灭,以后不复存在。

裘姓堂号

渤海堂:以望立堂。

敦睦堂:来源于一个和睦的家庭。宋朝时期的裘承询一家,居住在云门山的前面,他们一家相处得很和睦,从来不闹分离。十九代没有分过家。

裘姓源流

一、qiú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上海之松江,河北之景县,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大同、运城,江西之崇仁,福建之清流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卫大夫食采於裘,因氏焉。”此以邑为氏。

2、又云:“本求氏,改为裘。望出勃海、虢略。”

3、《广韵》注云:“本仇氏,避雠改裘。”

4、《姓氏考略》据《周礼·贾公彦疏》注云:“官有世功,若韦氏、裘氏、冶氏之类,以官为氏。”唐代有裘甫;宋代有裘万顷,新建人;元代有裘廷举,会稽人;清代有裘尊生,钱塘人。

裘姓明星

裘海正,裘慕远,裘晓晨

裘姓历史名人

裘姓古代名人

裘仲汉朝,名人。

裘万顷宋朝,字元量,新建人。著名诗人,进士。对待父母很孝顺,学问也很大。作过江西抚干。

裘琏清朝,浙江省慈溪人,康熙进士,著名的戏曲家。现存他创作的杂剧《昆明池》、《集翠裘》、《鉴湖隐》、《旗亭馆》,均取材于唐代故事,合称“四韵事”。

裘安邦清朝,徐州总兵。字古愚,号梅林,会稽人。嘉庆年间进士,官至徐州镇总兵。喜好文学,能作诗。他很关心老百姓的生活,爱民如子。他去世以后襄阳的老百姓很怀念他,为他建立了石碑庙宇纪念他,每年都举行仪式祭奠他,看到他的石碑,没有一个不流泪的,因此人们也把这块石碑叫做“堕泪碑”。

裘曰修清朝,尚书,新建人。乾隆年间进士,历官礼、刑、工三部尚书,多有政绩,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最大的政绩是治水。此外,裘姓的名人还有:周朝时有裘牧仲;汉代有裘仲;唐代有诗人裘瑜;宋代有诗人裘万顷,孝子裘仲容;元代有裘廷举;现代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裘盛戎,著名画家裘沙、裘兆明,著名摄影家、画家裘高太等。

裘姓近代名人

裘树藩(1906-1927),河北省完县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18年考入完县城内高等小学,1920年考入直隶省立正定第七中学读书。1922年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学潮斗争。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12月由团转入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12月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张兆丰、郝文亭等7人发起成立“正定各界国民会议促成会”。3月代表正定党团组织到北京参加各界人士举行的孙中山先生追悼活动。返校后以“正定各界国民会议促成会”的名义,在七中广场召开正定军民1000多人参加的孙中山先生追悼大会。6月25日,参加正定各学校总罢课并捐款支援“五·卅”惨案受难同胞。1925年经中共党组织的介绍,考入黄埔军校四期入1团1连。入伍期满又经考试升编入政治大队。其间结识了中共党组织负责人钱来杰、杨其纲,中共南方区委书记陈延年、军事委员周恩来、宣传部长张太雷等人。在黄埔军校十分活跃,经常在校刊上发表署名文章。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5月15日又提出“整理党务案”,根据中共党组织的决定,宣布退出国民党,公开共产党员的身份。11月黄埔四期毕业,参加北伐,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暂编21师任连党代表。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这时所在部队集结于河南信阳,准备二次北伐。一天夜间查哨时,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牺牲时21岁。

裘古怀(1904-1930.8.27),浙江省奉化市人。192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省立宁波第四师范,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参加中国国民党。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运动中担任宁波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参与领导青年学生反帝反封建运动。1925年10月到广州进入黄埔军校,参加了第二次东征。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从事宣传工作。著名的贺胜桥、汀泗桥、武昌攻坚战中,均在叶挺团敢死队冲锋陷阵。后任第24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写了不少揭露封建残余和国民党右派的檄文。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在潮州战役中负重伤才回宁波治疗。1927年底奉命到杭州,在中共浙江省委和共青团省委主持军队干部的训练。1928年先后担任中共浙西特派员、中共浙江省委特派员、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赴萧山、金华、东阳、义乌、龙游等10多个县的农村调查,帮助指导整顿组织,发展农运。同年8月参与组织兰溪农民暴动。1929年1月总结检查了青年团对群众工作的教训,拟制了《建设群众基础与青年工作》的通告。同年1月16日晚在杭州清泰路豫安旅馆被捕,囚禁“浙江陆军监狱”。在狱中为中共特别支部委员,参与领导了多次狱中斗争。编辑《火花》、《洋铁碗》等秘密刊物,被敌视为“五个顽匪”之一。 1930年8月27日壮烈牺牲,时年26岁。

裘慧英(1917-1992),女,又名裘兰芬,浙江省嵊县人。出生于一贫苦农民家庭。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12岁时到上海入日商裕春绸厂、美亚绸厂当包身工,后受到厂里中共地下党员的启发教育,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被厂方开除,后进小美丰绸厂做工。1937年4月参加罢工斗争,担任车间工人代表、厂纠察队分队长。“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因关厂而失业。8月参加中共地下组织所组织的沪南青年救亡团,担任救护、募捐、组织等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0月入普益绸厂。1938年任中共沪西绸厂委员会委员,负责宣传工作。4月奉调至中共中央驻上海的地下电台,同延安来的李白合作,担负秘密的情报通讯工作。和李白扮成假夫妻,通宵达旦地收发电报,及时把延安中共中央的指示传达给上海地下党,又把日、伪的重要情报传递给中共中央。始终牢记李白的叮咛:“一旦被捕,绝不能使党的利益有丝毫损害,不能连累任何同志。”后来经组织批准,和李白结为夫妻。1942年9月中秋前的深夜,日本侵略军采取分区停电的办法,搜索中共地下电台。和李白立即停止发报,拆卸机器,置入地板夹层。日本宪兵上楼搜到电台机件,夫妇双双被捕,押至日本宪兵司令部。敌人让她亲眼看着李白受刑,她虽心如刀割,但仍咬紧牙关推说丈夫做的事女流之辈一概不知。半个月后获释,一面进大诚绸厂做工,一面接受组织嘱咐以妻子名义到处寻找李白下落。1943年1月打听到李白关在极司斐尔路(今万航渡路)76号,就以妻子身份入内探监。通过密语,知道李白咬定自己私设电台是替一个阔老板了解黄金价格升降消息,未涉及政治,遂由颇有名气的店铺保释出狱。为了避免敌人继续追踪,夫妇暂不恢复情报工作,由组织安排在良友糖果店当店员。后与李白又被调到抗日前线的电台去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随李白调回上海,继续从事秘密电台工作。1948年12月30日凌晨,遭国民党武装特务包围搜查,夫妇两人和孩子一起被捕,押送国民党警备司令部第二大队。1949年5月7日,李白被反动派秘密杀害。强忍巨大悲痛,继续忘我为党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共上海电信局基层支部副书记、上海邮电技工学校副校长、邮电工会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席和顾问。1983年离职休养。从50年代到离休后共40多年中,足迹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对青年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义务作报告1000余场次,听讲人数达100余万人,就在逝世前9天,还抱病为上海邮电管理局机关干部作中共党史的报告。先后于1959年被评为全国邮电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1985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离休干部,1989年被评为全国邮电系统优秀离休干部,1991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2年因病在上海逝世,终年75岁。被列入英烈名录的171位女性之一。

裘姓图腾

裘姓图腾
裘姓图腾

字母查询

裘姓图腾

裘姓图腾
裘姓图腾

字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