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姓

姓氏:狐(繁体:狐)
拼音:
人口:不足千人
排名:第 1501 位
常用:稀有姓氏

狐姓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501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狐姓起源

狐姓分布

狐姓郡望

河东郡:①指今山西省。②秦置河东郡,治安邑,辖晋西南地区。东晋移治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③唐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蒲州,节度使治太原(今山西省太原西南)。④宋有河东路,治并州(太原府,今太原),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金分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治平阳(今临汾),北路治太原府。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弘农郡:弘农郡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戊辰,公元前113年),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函谷关城),其时辖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内乡以西、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陕西省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及华山以南的地区。王莽执政时期改名为右扶风。东汉初期复名弘农郡,东汉末年又因避汉灵帝名讳而改名为桓农郡。三国时期曹魏国再次复名为弘农郡。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国移其治到陕县(今河南陕县)。北魏时期又改恒农郡。北周明帝再改西恒农郡为弘农郡,还治弘农县(今函谷关)。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到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又复置,移治今河南省灵宝县北部,隋朝义宁元年(丁丑,公元617年)又移治到陕县。到了唐朝武德初年(戊寅,公元618年),弘农郡被彻底废黜。

狐姓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弘农堂:以望立堂。

泣墓堂:后魏令狐仕,兄弟四人,早年丧父,泣墓十载。他事母至孝,乡里无不称赞。

博施堂:令狐仕兄弟勤俭持家,用自家勤劳换来的财物广泛地施舍给穷苦人家。

狐姓历史名人

狐姓古代名人

狐突春秋,晋国大夫。狐突的大女儿生一子叫重耳,重耳放逐在外19年间,狐突教子辅佐重耳忠贞不二,被逼而死。晋文公重耳功成业就后,为怀念忠贞不渝、大义凛然的外祖父狐突,在梗阳、却波之间的马鞍山下,重整坟茔,隆重安葬外祖父,狐突被誉为三晋名臣。

狐毛春秋,字子羽,晋国卿,公子重耳的舅父,狐偃之兄。拜中军车骑将军,英标冠世,才能兼备。

狐偃春秋,字子犯,晋国卿,公子重耳的舅父,亦称舅犯。曾随从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游历各国,并且帮助重耳回国即位。回国后任上军之佐,帮助晋文公改革内政,以“尊王”相号召,平定王子带之乱,在城濮战胜楚军,使晋文公当上了霸主。

狐射姑春秋,又名季他,出身在贾,行次季,又名贾季,春秋时期狐偃之子。晋文公重耳灭贾国后,晋襄公便把贾地赏给辅佐晋文公完成霸业的狐偃之子狐射作为封邑。射字季他,所以又称贾季、贾他。晋襄公去世后,在立晋襄公的哪个弟弟为君之事上发生了争斗,贾季因避祸便逃往翟国,他的子孙便以贾为姓氏,称为贾氏。

狐鞫居春秋,晋大夫,食邑于续,谥曰简,行次伯,《左传》杜《注》:“鞫居,续简伯”,子孙因以为氏,后有续姓、简姓、鞫姓。《春秋分记·世谱六》:“狐氏,唐叔之后。突生二子:曰毛,曰偃;毛生溱,偃生射姑。又,鞫居,狐氏族,附之射姑右,不详其世。”

狐忠明朝,狐忠是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阳典县人,善书,洪武中官中书舍人。

狐卷子战国,狐卷子是魏国人,他口才很好,脑子也灵,跟人对答中最能显出他的聪敏。他对国家的政治怎样才能搞好,也有深刻独到的见解,他与魏国君主化国家大事的对话,在史书里有着记载。狐卷子就是王子狐的后代,因为出身贵族,所以对国家政治特别关心。而且春秋战国时代,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有思想的文化人,总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结合现实,讲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大大地推动了那个时候的文化进步。

狐溱春秋,狐毛之子。著名春秋时期晋国重臣。公元前635年,晋文公出兵勤王,周天子把“南阳”(太行山之南,黄河之阳)地区的阳樊、温、原、欑茅地区赏赐给晋国,晋文公便命赵衰为原大夫、狐溱为温大夫。作为狐氏的第三代人,能和赵衰成为平级干部,狐溱的起点可谓很高了。但是渐渐的,狐氏的势头似乎盛极而衰了。公元前629年狐毛去世,狐溱并没有取得六正的席位,而是由先轸的儿子先且居做了上军将。以后,史书重便基本不见了狐溱的记载,看来是日渐衰落了。到了一百年后的公元前539年,叔向(羊舌肹,著名晋国大夫,政治家)已经在慨叹:“栾、邵、肯、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矣……”而这些“皂隶”中,很可能就包括狐溱的后裔在内。

字母查询

字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