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姓

姓氏:淡(繁体:淡)
拼音: dàn
人口:约 1 万
排名:第 692 位
常用:罕见姓氏

淡姓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692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383
1995年4091987年315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淡姓起源

淡姓分布

淡姓郡望

梁 郡:亦称梁国、梁国郡,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砀郡,治所在淮阳(今河南商丘),下辖八县,其范围包括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权及安徽砀山、山东曹县诸地。三国曹魏时期始改为梁郡,南北朝宋国定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砀山)。北魏时期又回故治,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后曾以宋州为梁郡。唐朝时期为睢阳郡。

零陵郡:零陵、永州是两个重要的古地名。永州在隋朝以前称零陵。隋朝以后,永州、零陵成为一地二名。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里所说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或者说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零陵县,也有纪念舜帝之意。三国时期孙吴国置郡,为黄盖之族所建。唐朝初年废黜。隋文帝统一中国后,按“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废除州、郡、县制,实行州、县制。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将零陵郡改置永州总管府。从置永州总管府到现在,永州这一地名和行政区划名称,已经存在一千四百多年了。1949年10~11月,永州各县先后解放,永州专区于10月正式成立。1950年5月,永州专区改名零陵专区。1952年11月,衡阳、零陵、郴州三个专区合并为湘南行政区。1954年7月,湘南行政区撤销,原零陵专区所属各县,除新田划归郴县专区外,其余县全部划归衡阳专区。1962年12月底,恢复零陵专区,专员公署设零陵县芝城镇(今芝山区),辖八县:零陵、东安、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蓝山。原零陵专区的祁阳、祁东二县划归衡阳专区。1964年5月,划零陵、道县的十二个公社和九个国营林场,设置潇水林区管理局。1968年9月,改零陵专区为零陵地区。1979年,零陵县东风镇改名永州镇,由地区直接领导。1982年1月,改永州镇为县级永州市。1983年2月,祁阳县重新划归零陵地区管辖。1984年6月,撤销零陵县,恢复县级冷水滩市。至此,零陵地区辖永州、冷水滩两市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蓝山等九县。1995年11月21日,国务院以国函110号函批复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零陵地区和县级永州市、冷水滩市,设立地级永州市。原县级永州市改名芝山区,原冷水滩市改名冷水滩区。地级永州市辖原零陵地区的九县和芝山、冷水滩两区,市委、市人民政府驻芝山区。1997年7~8月,市委、市人民政府先后迁驻冷水滩区。

淡姓堂号

梁郡堂:以望立堂,亦称梁国堂、砀山堂、睢阳堂等。

零陵堂:以望立堂。

淡姓源流

一、dà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阜平、蔚县,山西之太原、运城,陕西之韩城,湖北之武昌、老河口,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同州刘姓恥与刘瑾同姓,改为淡氏。”明代同州,在今陕西之大荔、台阳、韩城、澄城、白水一带;明代刘瑾,武宗时最有权势的宦官,正德间掌司礼监,擅威作福,巧取豪夺,朝野怨怒,后磔於市。

2、其引《姓谱》云:“胆姓音讹为淡。”

3、“澹”之dàn姓,俗或省作“淡”。

字母查询

字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