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叔

姓氏:太叔(繁体:太叔)
拼音: tài shū
人口:约 6 千
排名:第 856 位
常用:稀有姓氏

太叔姓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856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427

太叔姓起源

太叔姓分布

太叔姓郡望

东平郡:西汉宣帝甘露二年(己巳,公元前52年),改大河郡为东平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无盐(今山东东平)。辖七县,包括今山东济宁、东平、汶上、梁山、泰安等地。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废黜。北宋朝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以郓州为东平府,治所在须城(今山东东平)。明、清两朝为州。民国时期废州改为县。

太叔姓堂号

东平堂:以望立堂。

明鉴堂:明鉴的意思是象镜子一样看得清,看得远。春秋时期,卫献公被驱逐出国后,派人与宁喜谈判,要求回国,宁喜答应了他。太叔仪说:“宁先生对待国君,还不如下棋的棋子呢。下棋的人如果举棋不定,就不会胜利,何况你把国君当棋子,今天驱逐他,明天答应他回来,摇摆不定。看来宁先生的败亡是不可避免的了。”不久后,宁喜果然被杀。人称太叔仪明鉴。太叔氏因号“明鉴堂”。

太叔姓源流

一、太叔tài shū

现行较罕见复姓。今北京、辽宁之沈阳、山西之太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系出姬姓,而支属有别:

1、郑樵注云:“姬姓。卫文公之子太叔仪之后也。”此以次为氏。

2、《姓氏考略》注云:“郑庄公之弟段,封於京,谓之京城太叔,其后以为氏。”卫、郑皆姬姓国,故此太叔氏皆系出姬姓。汉代有太叔·雄,尚书;晋代有太叔·广、太叔·裘。

太叔姓历史名人

太叔姓古代名人

太叔仪古代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位周朝的王族后代叫姬仪,姬仪排行第三,也就是卫文公姬毁的第三个儿子。古时候,兄弟辈排行次序,老大称伯,老二称仲,老三称叔,老四称季。姬仪为老三,就称作叔仪。而姬姓源自周朝王族,(周文王叫姬昌,周武王叫姬发)于是外人称呼叔仪时为表示尊敬,就称他太叔仪。太叔仪的子孙,以先辈的身份为荣耀,世代姓太叔。

太叔段春秋,郑国人。郑武公少子,庄公弟。母爱而欲立为太子,武公不许。在古代,太叔这样的尊称是被普遍采用,称呼王公贵族中排行三的子弟,而也可能被子孙延用演变成姓氏。见于古书记载的春秋时郑国有一位京城太叔,他也是周朝姬姓王族的后代,名叫段,受封于京城。他的后代就取京城太叔中的“太叔”两字为姓。

太叔雄汉朝,官员,曾任尚书。

字母查询

字母查询